用友方案

苏州常熟用友软件:财会监督|预算管理监督 达成企业战略管控的有效抓手

2024-06-2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1

预算管理监督的背景和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变局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环境。政府、事业单位及企业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从而支持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和监督工作,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预算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包括: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2021年3月7日):该意见提出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旨在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以及预算监督的有效性,适用于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


《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2023年2月15日):该意见强调要全面加强财会监督,提升财会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资源合理、安全和高效使用,适用于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央企业以及社会各类型企业和组织。


 《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2024年1月1日):该意见强调要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和回报率,主要针对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


2

完善提升预算管理监督的建议

在过去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预算管理作为企业提升自身管控能力、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抓手,一直被企业管理者视为战略落地的重要工具。很多领先企业的多年预算管理实践也验证了通过科学的预算编制、严格的预算执行、以及全面的预算分析绩效评价,企业能够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市场变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从而实现持续的竞争优势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财务管理监督的背景和要求,预算管理不仅有助于战略落地、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还能够确保企业业务经营活动的透明性和合规性。在国家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下,企业应该加强预算管理与财务监督的结合,通过健全的监督机制和信息化手段,提升预算管理合理可控、资源配置灵活可信、财务数据准确可靠,促进企业业务快速发展与管理严谨合规的平衡。


图片


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有效管控的重要支撑。在强化预算管理监督的基础上,整个预算系统建设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高效的预算管理组织: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与权限,确保预算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保障预算管理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基础,通过制定详细的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和考核制度,企业能够规范各项预算管理活动,确保各环节有章可循。


完整的预算过程:涵盖预算的目标确定与分解、预算编制与审核、预算执行与监控、预算校准与纠偏、预算考核与评价等环节,每一环节都应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适合的监督指标体系:作为预算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的重要工具,通过设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指标,企业能够全面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提升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严谨性。


结合国家政策和财务监督要求的指导,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不断优化预算管理体系,提升财务透明度和合规性,确保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基于财务管理监督和政策要求,可以考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和优化:


1.  加强预算目标与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预算目标制定与计划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点:科学合理的预算目标可以有效承接企业战略,基于业务实际的目标分解可以为业务发展提供指导、基于业务动因的预算编制可以为精细化管理夯实基础。


结合内外部数据资产,利用先进技术平台,通过数据整合、预测分析和科学决策,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前瞻性。建议措施包括:


强化基础数据收集和分析:建立健全数据集成平台,确保预算编制所需基础数据的全面、准确和及时。


科学设定预算编制目标:结合外部市场状况和自身业务实际情况,科学设定预算目标和预算标准,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加强预算编制方法创新:引入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和工具,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对于政府和事业单位,目标制定与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对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于中央企业、国有企业以及社会其他各类企业,则主要体现在对经营目标的合理预测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2.  提高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强化预算监督的有效性


预算监督与执行监控是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确保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预算监督的有效性是保证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手段。结合监管要求,需要健全预算监督机制,规范执行监控体系,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的全流程监督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确保预算执行与编制目标一致,以及资源的安全高效利用。建议措施包括:


建立健全预算监督体系:形成全面覆盖、科学有效的预算监督体系,确保对预算管理各环节的全流程监督。


完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预算执行检查,确保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管理: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确保预算执行与编制目标一致。


强化预算执行责任追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操作和问题,严格追究相关责任,确保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对于政府和事业单位,预算监督的有效性和预算执行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公共资金的全程监管和合法合规使用;对于中央企业、国有企业以及社会其他各类企业,则主要体现在资源的有效利用、风险控制与合规管理。


3.  完善预算分析与绩效评价,推动预算目标落实


预算分析与绩效评价是实现预算管理监督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实时可靠的预算分析,企业能够全面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而通过系统的预算评价,企业可以对预算执行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预算编制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预算分析与预算评价的核心在于利用全面、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方法,科学设定绩效目标,加强绩效评价,推动预算管理向结果导向转变。建议措施包括:


加强预算分析与问题定位能力:建立全面完善的预算分析系统,对接业务数据,确保预算执行数据的全面、准确和实时更新,准确定位问题与业务细节。


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指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行业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评价标准和指标,确保预算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应用先进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引入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高预算分析的深度和广度,确保预算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前瞻性。


在政府和事业单位,预算分析与绩效评价主要体现在确保公共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提升;在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则主要体现在提高经营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不断强化预算分析与预算评价,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预算管理监督的数智化系统支撑

随着预算管理的不断深化和财务监督需求的日益提升,企业对预算管理系统的期望也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预算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也得以加速。


图片


用友基于多年的预算管理经验,通过整合多维内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供成熟、领先的全面预算管理平台,支持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深化应用和有效监管,显著提升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用友全面预算管理平台将先进技术与领先业务实践结合,按业务维度进行多维度建模,采用内存计算的多维度数据库,支持海量数据处理,结合AI进行预测和分析,提供预算控制中台、实现全过程预算管控。这些技术和应用为企业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  基于多维模拟测算、提升目标制定与预算编制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用友预算管理平台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数据源,形成一个全面的数据基础。按业务维度进行多维度建模,并配合内存计算的多维度数据库,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业务需求,构建灵活、精细的预算模型。预算编制过程以业务为驱动、业务计划与战略规划、财务预算的协同一致,实现预算管理自动化和智能化。


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和模型,以业务动因自动生成预算结果,建立以战略目标与业务为驱动的预算编制体系;同时,内存计算的多维度数据库大幅提升了数据处理速度和效率,使预算编制和调整更加迅速和精准。


基于历史业务数据与预算目标,进行多情景模拟和预测。企业可以在不同假设条件下进行预算模拟,评估各种市场变化和经营环境对预算的影响。例如,平台可以模拟不同市场需求、成本波动或政策变化下的财务表现,帮助企业制定更加灵活和科学的预算方案,不仅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还增强了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2.  全周期、全业务、全过程 预算管理与监督执行

图片


预算管控不仅要满足预算管理的刚性合规要求,还需保持灵活可控的调整空间,以支持业务发展。预算控制与管理监督系统的支撑应从预算控制体系和预算控制范围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在预算控制体系方面,需要从控制方法、期间、标准、过程点和业务维度等多个方面,构建合理、可操作且可管理的控制体系。基于预算主体、费用科目、预算期间等因素,结合弹性/刚性控制策略,在业务发起、业务进行、业务处理、业务结算等各个过程,监控预算情况,实现全过程管控。


在预算控制范围方面,全面预算管控目标和管控范围应该涵盖预算支出的各个领域与业务范围,包括差旅费用、采购、项目、营销费用等各种支出类型。需要将预算目标、预算额度等数据、在管控审批流程中与各个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对接,实现全业务、全范围、全流程的预算管控。


用友预算管理平台提供预算控制中台,对接预算管理系统和同构异构业务系统,串联预算控制流程,涵盖事前、事中、事后预算管理环节,实现全方位预算管控。


预算控制中台将预算执行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预算执行和监督链条。通过全过程管控,实现预算执行过程的实时监控与透明化管理。企业可以确保每一步骤的预算执行都在可控范围内,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增强了预算主体的责任意识,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预算执行过程符合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强化了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监督的有效性。


图片


以上图所示某企业预算管理系统为例,该企业将预算控制要求按费用、部门、额度、控制策略等配置到预算控制中台。用户提交业务招待费申请时,系统根据控制策略判断该部门在当前年度业务招待费用的剩余预算额度,当发现已经超支的情况的下,根据刚性控制要求,提醒预算超支、并自动控制该费用申请单无法提交。通过系统化的预算控制,实现精细化预算监督管理,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


3.  智能预算分析与绩效评价


通过预算管理平台,建立完整的预算分析、决策和绩效评价体系。自动化处理和分析预算执行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实时数据更新和可视化展示,生成直观的绩效分析报告,通过图表和仪表盘展示各项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和趋势变化。这使得企业能够全面了解预算执行情况,识别问题和机会点。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预算执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智能挖掘,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趋势。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揭示预算执行中的规律和异常,为管理层提供数据支持。这不仅提升了预算分析的深度,还增强了预算管理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财务、运营、市场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预算执行效果,为绩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并基于数据进行绩效反馈与改进。


智能化的绩效评价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绩效偏差和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帮助企业持续优化预算管理和提升绩效。例如,系统可以根据预设的绩效指标自动评估各项支出的效果和效率,发现低效和无效的支出项目,并提出优化建议;同时企业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益。这种基于数据的智能化绩效反馈和改进机制,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提高预算执行的效果和效率。


图片


以上图所示某企业预算管理报告为例,该企业定期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月度分析评价与滚动调整。通过用友预算管理平台预置的预算智能报告,可以一键生成生成《预算执行及财务分析报告》,实时获取实际经营结果、预算完成进度、预算执行风险以及体系化的分析决策与绩效评价,为企业提供预算健康度诊断报告。根据预算偏差和执行风险,该企业管理者可以快速定位问题,并结合预算目标、合理调整后续业务布局,保证预算目标有效落实。


结论


预算管理是强化企业财会监督体系的关键支柱,也是近年来国家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方向。通过智能化和数字化系统的应用,企业可以利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提升财务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科学合理制定预算目标,推进预算执行的规范化管理,强化预算监督的全流程覆盖,并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这不仅大幅提高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也使预算管理成为企业实现战略落地、精准控制和透明监督的核心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2023年2月15日。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2021年3月7日。

[3]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2024年1月1日。


搜索